首頁 >> 新聞中心 >> 新聞聚焦 -> 正文

感恩祖國 永不言棄——奧運冠軍帶給大學生們成長的力量

  本報記者 袁雪婧

  25日的“決勝巴黎·綻放奧運——奧運冠軍面對面”巡回演講活動新疆站啟動儀式上,每當主持人介紹一位奧運冠軍,現(xiàn)場都會響起經(jīng)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。李越宏、潘展樂、李雯雯聲情并茂的首場宣講引發(fā)了新疆師范大學師生的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。

  “每個人都想成功,但事實卻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免不了荊棘密布、狂風暴雨,甚至會遇到一段至暗時刻,讓你開始懷疑自己。有時候輸了一場重要的比賽,我會告訴自己,未來的道路還很長,自己的人生不會因為一次勝負而被定義,于是就擁有了繼續(xù)走下去的力量。”李越宏在宣講中,回顧了三屆奧運會的備戰(zhàn)和參賽歷程,帶給觀眾們成長的力量。“1984年中國射擊隊參加奧運會以來,在步槍、手槍所有小項中,只有男子25米手槍速射還未實現(xiàn)奧運金牌零的突破。我深知年輕一代的速射人責任重大,一刻也不能停,一步也不能錯,一天也耽誤不起。”歷史性突破的背后,是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,李越宏感謝一直努力的自己,更感恩強大的祖國。“感謝曾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的舉槍、射擊,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,我更加自豪于祖國的強大,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勇攀高峰,正是得益于日益強大的祖國的支持,離不開14億祖國人民的期望。沒有強大的祖國,就不會有我們在國際賽場上的閃耀。”

  潘展樂的宣講,讓成長路上風雨兼程的每名觀眾感同身受。“美國游泳隊前總教練馬克·舒伯特曾希望我可以轉(zhuǎn)項到200米個人混合泳,因為他認為中國人練100米自由泳沒前途。但我這個人就是天生反骨,別人越覺得我做不到,我就越要做給別人看。在訓練館的墻上,貼著每一屆奧運會奪冠的成績。出發(fā)15米、轉(zhuǎn)身15米、途中游和沖刺這四段的最快用時加起來,指向46秒16,這也是人類目前能達到的最極限的一個目標。全世界最快的途中游成績是我的,但是出發(fā)用時跟全世界最好的成績差0.4,轉(zhuǎn)身差0.2,到邊差0.1。人類一次眨眼的用時是0.2至0.4秒,我的目標是縮短兩次眨眼的時間。”潘展樂表示,中國體育人身上流淌著中華體育精神的血液,這源自一代代中國體育人的拼搏奮斗。“男子100米自由泳的這枚奧運金牌意義很大,因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新的游泳項目上突破歷史。更重要的是,那些看不起我們的,這一次我把他們都拿下了!我深知我并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,我的背后是強大的祖國!大家的期望,我在下水前的一刻也感受到了,我要把我的這塊金牌,獻給偉大的祖國!”

  李雯雯在巴黎奧運周期遭遇突發(fā)傷病,憾別杭州亞運會并與“大滿貫夢想”擦肩,但她并沒有被打倒,而是勇于突破自我、挑戰(zhàn)極限。“找不到動作感覺時,我會焦慮;受到傷病困擾時,我會沮喪。但我始終相信,只要不放棄,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。舉重不僅僅是力量與技巧的較量,更是一場對自我的挑戰(zhàn)。每一次的抓舉和挺舉,都是對身體與意志的雙重考驗。我不斷突破自我,挑戰(zhàn)著女性力量的極限。”巴黎奧運會上承擔為代表團完美收官、超越境外奧運參賽最好成績的重任,李雯雯沒有退縮。“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和激動。于我而言,心中只有一個聲音:勢必為中國隊拿下金牌!”李雯雯表示,未來將繼續(xù)努力,為祖國的體育事業(yè)貢獻力量。“作為一名舉重運動員,我永遠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責任。我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頑強的毅力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,我要讓世界看到中國舉重的實力,看到中國運動員的風采。訓練之余,我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人了解舉重運動,愛上體育運動。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,讓他們勇敢追求夢想。”

  在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新疆師范大學同學們爭相提問。“我們身上都有股不想輸、不服輸?shù)木?,競技體育要放棄很簡單,想要堅持卻很困難。”李越宏在回答如何應(yīng)對挫折時表示:“在我的項目上,我堅持去嘗試成為突破歷史的人,任何一場比賽的失敗對我都至關(guān)重要,讓我在挫折中不斷成長,也讓我更堅定為自己、為國家、為項目作出貢獻的決心!”面對青年人應(yīng)該具備怎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提問,潘展樂表示:“不服輸、頑強拼搏,最重要是永不言棄!”關(guān)于如何應(yīng)對壓力、樂觀面對生活的提問,李雯雯“接地氣”的回答引發(fā)全場歡呼,“我排解壓力的方式就是在房間大聲唱歌,沒有調(diào)地唱,怎么能發(fā)泄情緒怎么唱。我的教練跟我說,開心也是過一天,不開心也要過一天,為什么不開心地過呢?所以我祝大家都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!” (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)

編校:閆笑雪
審核:張素琦

相關(guān)新聞

? 2003-2024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.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版權(quán)所有
ICP經(jīng)營許可證:京ICP證030713號-51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0807號
本網(wǎng)站由華奧星空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術(shù)支持
網(wǎng)站技術(shù)報障郵箱:800@sports.cn